虚云禅师经典禅语

时间:2020-10-22 10:53:01 经典禅语 我要投稿

虚云禅师经典禅语

  时间是刹那刹那的过,刹那刹那的催人老。虚云禅师经典禅语分享给读者朋友们,一起欣赏下吧。

  虚云禅师经典禅语精选

  1. 生命可置之度外,因果不可昧于毫厘。

  2. 明白时生也好。死也好。男也好。女也好。无有生死男女及一切诸相。不明白时则不然。须知世间法相。皆属幻化。如空中华。如水中月。无有真实。惟有一心念佛。为往生资粮。

  3. “圣之与凡,唯心之垢净而现。六凡心垢故,则现六道善恶罪福等相。四圣心净故,则现威德自在光明赫奕.慈容德相。故经云:“菩萨清凉月,常游毕竟空。众生心垢净,菩提影现中。”是故苦乐由心,炎凉自我。自心作业,自身受报。唯圣与凡,但问自心可矣。”

  4. 男子见了女子,或可观想自己亦作女子;女子见了男子,或可观想自己亦作男子,以杜妄想。

  5. 人苦不知苦,若真知苦,则应依佛所说法,急求除苦,除苦之法良多,佛说八万四千法门,无一不可以除苦得乐,即如吾人每日两餐所念供养咒,供养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.圆满报身卢舍那佛.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,即是供养自性三身佛。法身.化身.报身三佛,为自性所本具,觉悟过来,当体即是,不假外求。如若不信,即佛在汝边,亦无办法。

  6. 用功太过急迫,觉心中烦躁时,宜万缘放下,功夫也放下来,休息约半寸香,渐会舒服,然后再提起用功。否则,日积月累,便会变成性躁易怒,甚或发狂着魔。

  7. 如觉昏沉来时,睁大眼睛,挺一挺腰,轻略移动臀部,昏沉自然消灭。

  8. 用功的人要善于调和身心,务使心平气和,无挂无碍,无我无人,行住坐卧,妙合玄机。

  9. “吾人须是从平实处见得亲切,从平实处行得亲切,才有少分相应,才不至徒托空言。平实之法,莫如十善。十善者,戒贪.戒嗔.戒痴.戒杀.戒盗.戒淫.戒绮语.戒妄语.戒两舌.戒恶口,如是十善,老僧常谈。可是果能真实践履,却是成佛作祖的础石,亦为世界太平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。”

  10. “凡学佛贵真实不虚,尽除浮奢,志愿坚固,莫贪神通巧妙,深信因果,懔戒如霜,力行不犯,成佛有日,别无奇特。本来心佛众生原无差别,自心是佛,自心作佛,有何修证?今言修者,盖因迷悟之异,情习之浓,谬成十界区分。倘能了十界即一心,便名曰佛。故不得不尽力行持,消除惑业,习病若除,自然药不需要。古云,但尽凡情,别无圣解。喻水遭尘染,一经放入白矾,清水现前。故修学亦如是,情习如尘,水如自心,矾投浊水,浊水澄清。凡夫修行,故转凡成圣也。”

  11. 凡自性不明的,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。五欲是财.色.名.食.睡。由此五欲生出喜.怒.哀.乐.爱.恶.欲七情。七情又捆五欲,因此生死不了。

  12. 古人说:“勿待老来方学道,孤坟多是少年人。”

  13. 食也有利有害。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。古人一心在道,野菜充饥,必定菜根香。如潭州龙山和尚那样:“一池荷叶衣无数,满地松花食有余;刚被世人知住处,又移茅舍入深居。”

  14. 六祖说:“心平何劳持戒?行直何用参禅?”我请问你的心已平直没有?有个月里嫦娥赤身露体抱着你,你能不动心吗?有人无理辱骂痛打你,你能不生嗔恨心吗?你能够不分别冤亲憎爱.人我是非吗?统统做到,才好开大口,否则不要说空话。

  15. 修行必须无我,以此身心奉尘刹。并举持地菩萨,及修滇缅路高山上之某菩萨为例。

  16. 妄想人人有,连念佛也是妄想;除妄想则要做到魔来魔斩,佛来佛斩,这才脚踏实地,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。如此用功,久久自然纯熟。忙碌中,是非中,动静中,十字街头,都好参禅。不要只知忙于插秧,就把修行扔到一边为要。

  17. 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,身心动静.行住坐卧,要顺时调护。

  18. 以智慧明鉴自心,以禅定安乐自心,以精进坚固自心,以忍辱涤荡自心,以持戒清净自心,以布施解脱自心。

  19. “自己终日思想,确可转移心境。譬如我从前幼时在家垂辫发,衣俗衣,终日所触所想无非俗事。晚上做梦。无非姻亲眷属种种俗事。后来出家所作所思,不出佛事,晚上做梦亦不外念佛等等。”

  20. 凡夫的境界,总是贪染财.色.名.利。

  虚云禅师经典禅语悟人生

  1. 有憎爱心,就有烦恼;憎心一起,道心就退。

  2. 修行悟道,易亦难,难亦易。如开电灯一样,会则弹指之间,大放光明,万年之黑暗顿除;不会则机坏灯毁,烦恼转增。

  3. 美女在前,则以为一枝花,其实,迷魂鬼子就是她。

  4. 好肚皮就是和弥勒菩萨的布袋一样,大肚能容撑不破,遇缘应机,化生办事,把所见所闻作比较研究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 世尊所说三藏十二部经典,也是为了你我的贪嗔痴三毒。三藏十二部的.主要内容就是戒定慧,就是因果。使我戒除贪欲,抱定慈悲喜舍,实行六度万行,打破愚迷邪痴,圆满智慧德相,庄严功德法身。若能依此处世为人,那真是处处总是华藏界了。

  5. 罪障之中,淫为首要。因淫损体,遂杀生补养,而盗妄等恶,亦随之而至。

  6. 世间七珍,虽称为宝,享乐一时,毕竟成空,只能养生,不能脱死。若佛三宝,则能息无边生死,远离一切大怖畏故,永享常乐。

  7. 生日又云母难日,自哀未遑,切不可作寿庆贺。

  8. 因为你我无始以来,被七情六欲所迷,从朝至暮,总是在声色之中过日子,所以沉沦苦海。

  9. 能动静忘怀,利水清月现。

  10. 师开示心即是佛,放下即成之理,至圆至妙。并举飞钵禅师神通妙用,不可思议。

  11. 贵在用心  “世俗人每每不知恭敬三宝,实在可怜。他们有的用什么烧猪.鸡鱼供养观音菩萨。既然犯了杀戒,又不恭敬。有一次,我在上海时,正遇梅兰芳在上海演戏,有某居士包一个厢位,花数百元请我看戏。我告诉他说,八关斋戒弟子,尚且不可看戏,何况我出家的僧人。你请我看戏,无异烧猪供菩萨。那个人叩头悔过说,我今天花了几百元得到开示,知道敬僧的道理了。佛法无上,贵在用心。一句珍重,揖别而去。此时各人不敢起身送别。而虚云老和尚也不回头看看。”

  12. 三界轮回淫为本,六道往还爱为基。

  13. 放下一切,立地成佛,平常心是道,要能直下承当,及善于保养道体等等圆顿道理。

  14. 要注意僧仪,上殿合掌当胸,五指并拢,两掌心贴拢,中间不可离开,此为转十恶为十善之义。二足成八字形,身体正直,眼观鼻.鼻观心,两眼不得张大,不得左顾右盼。此等僧仪很是重要,且为除习气之重要事件。

  15. 世人有在家,有出家,有为道,有不为道,凡自性不明的,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。五欲就是财.色.名.食.睡。由此五欲,生出喜.怒.哀.乐.爱.恶.欲七情,七情又捆五欲,因此生死不了。

  虚云禅师经典禅语

  1. 年轻不知好歹,把宝贵的光阴混过了,老病到来,死不得,活不得,放不下,变为死也苦,活也苦。这就是“早不预修,年晚多诸过咎。”

  2. 凡当参学,要有三样好;第一要有一对好眼睛,第二要有一双好耳朵,第三要有一副好肚皮。

  3. 妄想来了,就让它来,我总不理会它,妄想自然会息。

  4. “孔子《论语》二十篇,第一句说:‘子曰学而时习之。’子者,孔夫子;曰者,说也。孔子教人将学过的东西,时常温习,语默动静,念念不忘;若所学仿佛大意,功夫就不相应,不究竟了。世法佛法都是一样,要学而时习之。”

  5. 心佛众生,三无差别,只缘众生自迷,不能见自己如来藏心。勿再妄想执着,随业流转。须知人之本心本性,在圣不增,在凡不减。如同一真金,不论造像.造器 ,形虽不同,金体无异。如悟自体不异,造作由己,也要知佛之为佛,以其觉也;众生之为众生,以其迷也。除迷复觉,惟在觉照。觉幻幻离,幻离即觉;二六时中,觉照不已,终成大觉。宗下向上一着,即是如此。”*所以我佛出现于世,原为开显指示众生本具如来藏心,与佛无异,令其了悟,进入如来藏心。

  6. 五戒者,一杀戒,二盗戒,三淫戒,四妄语戒,五饮酒戒。此五戒名曰学处,又名学迹,是在家男女所应学故。又名路径,若有游此,便升大智慧殿,故一切律仪妙行善法,皆由此路。又名学本,诸所应学,此为本故。又名五大施,谓以摄取无量众生故,成就无量功德故。

  7. 念佛到一心不乱,何尝不是参禅?参禅参到能所双忘,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?禅者,净中之禅,禅与净,本相辅而行,奈何世人偏执,起门户之见,自赞毁他,很像水火不相容。

  8. 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,能在动中不动,才是真实工夫。

  9. 中下根人,常被境风所转。境风有八:利.衰.毁.誉.称.讥.苦.乐。行人遇着利风,便生贪着;遇着衰风,便生愁懊;遇着毁风,便生嗔恚;遇着誉风,便生欢喜;遇著称风,居之不疑;遇着讥风,因羞成怒;遇着苦风,丧其所守;遇着乐风,流连忘返。如是八风飘鼓,心逐境迁,生死到来,如何抵敌?

  10. 人人念佛皆成佛动静闲忙莫变差,念到一心不乱处众生家是法王家。

  11. “更须自己勤奋。不可依赖他人。阿难尊者以王子佛弟。舍其富贵。出家从佛。希望佛一援手。即得超登果位。讵知仍须自己悟修。不能假借。”

  12. 人命无常,朝存夕亡,如石火电光。

  13. 精进勇猛,有大愿力,难的会变为易。疏散放逸,悠悠忽忽,易的也变为难。

  14. 好耳朵就是顺风耳,什么话一听到,都知道说的什么。

  15. 禅是静虑,要在静中思虑好歹,择善而从。

  16. 参禅念佛都是入道妙门,不分高下,可以互通,圆融无碍。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,何尝不是参禅?参禅到能所双忘,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?禅与净本相辅而行。

【虚云禅师经典禅语】相关文章:

虚云禅师经典禅语100句09-14

韩国法顶禅师经典禅语08-07

隆波田禅师经典禅语08-03

五祖弘忍禅师述禅语08-08

精选隆波田禅师禅语60句08-03

佛家禅师经典语录08-06

经典禅语佛家12-05

经典法师禅语06-20

禅语名句经典06-14

佛经经典禅语06-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