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云老和尚经典禅语

时间:2020-10-29 16:49:21 经典禅语 我要投稿

虚云老和尚经典禅语精选

  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,断恶修善为行。虚云老和尚经典禅语分享在下文,欢迎欣赏。

  虚云老和尚经典禅语分享

  1. 修行悟道,易亦难,难亦易。如开电灯一样,会则弹指之间,大放光明,万年之黑暗顿除;不会则机坏灯毁,烦恼转增。

  2. “吾人如能发心勤修勿怠,则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以至十地。亦自得步步进益,以达等觉妙觉。而三界七趣,无非幻妄所现,原本不出一心,即一切诸佛之妙明觉性,亦不出一心。是以心佛众生,三无差别。香严童子可说即是我鼻,憍梵菩萨可说即是我舌。”

  3. 修道不难,但能放下万缘,人法双绝,四相皆空,平平实实做去即得。


  4. 三界轮回淫为本,六道往还爱为基。

  5. 修行须别真伪邪正,不然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,不惟徒劳无益,且错因果。昔常有人做到坐脱立亡地步,或金骨子成堆,犹被正眼人目为邪魔外道。何况不明如来宗趣,盲修瞎练,背道而驰者乎?所以古人修行必依止善知识,有所发明必经大善知识印可,方为正道。

  6. 凡关世道人心者,莫不疾首痛心,力求和平挽救人心,使归正轨,重仁慈不重武力。勿贪口腹,见利忘义,则杀心不起。杀机若息,劫运潜消矣。

  7. “孔子《论语》二十篇,第一句说:‘子曰学而时习之。’子者,孔夫子;曰者,说也。孔子教人将学过的东西,时常温习,语默动静,念念不忘;若所学仿佛大意,功夫就不相应,不究竟了。世法佛法都是一样,要学而时习之。”

  8. 真心为无价之宝,贤愚凡圣.天堂地狱.秽土净土,皆由他造作。佛祖教人显了真心,证自性佛。人能将种种习气断尽,则真心自显,自佛即证。

  9. 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,断恶修善为行。

  10. “更须自己勤奋。不可依赖他人。阿难尊者以王子佛弟。舍其富贵。出家从佛。希望佛一援手。即得超登果位。讵知仍须自己悟修。不能假借。”

  11. 心佛众生,三无差别,只缘众生自迷,不能见自己如来藏心。勿再妄想执着,随业流转。须知人之本心本性,在圣不增,在凡不减。如同一真金,不论造像.造器 ,形虽不同,金体无异。如悟自体不异,造作由己,也要知佛之为佛,以其觉也;众生之为众生,以其迷也。除迷复觉,惟在觉照。觉幻幻离,幻离即觉;二六时中,觉照不已,终成大觉。宗下向上一着,即是如此。”*所以我佛出现于世,原为开显指示众生本具如来藏心 ,与佛无异,令其了悟,进入如来藏心。

  12. 众生习气毛病有八万四千烦恼,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,这是佛的善巧方便。你有什么病,就给你什么药。佛说一切法,为度一切心,若无一切心,何用一切法?

  13. 禅是静虑,要在静中思虑好歹,择善而从。

  14. 十法界唯心所造,四圣六凡,皆是自作自受,大修行人惟愿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余皆不取也。

  15. 静坐之重要:妙法莲华经云:“若人静坐一须臾,胜造恒沙七宝塔。”因为静坐这一法,可以使我们脱离尘劳,使身心安泰,使自性圆明,生死了脱。一须臾者,一刹那之间也。若人以清净心,返照回光,坐须臾之久,纵不能悟道,而其正因佛性已种,自有成就之日。若是工夫得力,一须臾之间,是可以成佛的。

  16. 生日又云母难日,自哀未遑,切不可作寿庆贺。

  17. “自己终日思想,确可转移心境。譬如我从前幼时在家垂辫发,衣俗衣,终日所触所想无非俗事。晚上做梦。无非姻亲眷属种种俗事。后来出家所作所思,不出佛事,晚上做梦亦不外念佛等等。”

  18. 坐禅要晓得调养身心。若不善调养,小则害病,大则着魔。

  19. 人的投生,起首由于淫欲,及至出生后,就以财为主。广慧和尚劝人疏于财利,谓:“一切罪业,皆由财宝所生。”所以五欲第一个字就是财。人有了钱财,才有衣食住,才想女色,娶妻妾。人若无财,什么事都办不成,可见财的厉害了。

  20. 不论念佛也好,持咒也好,参禅也好,总要认定一门,蓦直干去,永不退悔。今天不成功,今世不成功,来世一样干。沩山老人所谓:“生生若能不退,佛阶决定可期。”

  21. 三界轮回淫为本,六道往返爱为基。可见有淫就有生死,断淫就断生死。

  22. 人曰:修行有三不足,不足食,不足衣,不足睡。不足食,取止饥不宜过饱,更不能求美味;衣取御寒,宜服粪扫衣,更不能贪求美备;睡取调倦,不宜久睡。盖久眠长愚痴,多衣增挂虑,过饱不便用功。

  23. 用功的人要善于调和身心,务使心平气和,无挂无碍,无我无人,行住坐卧,妙合玄机。

  24. 有憎爱心,就有烦恼;憎心一起,道心就退。

  25. 时光长短,唯心所造。一切苦乐,随境所迁。

  虚云老和尚经典禅语推荐

  1. 修行必须无我,以此身心奉尘刹。并举持地菩萨,及修滇缅路高山上之某菩萨为例。

  2. 身在家,心出家--虽受用妻子,而不生耽染。

  3. 用功太过急迫,觉心中烦躁时,宜万缘放下,功夫也放下来,休息约半寸香,渐会舒服,然后再提起用功。否则,日积月累,便会变成性躁易怒,甚或发狂着魔。

  4. 师开示三界不安,犹如火宅。因谓世人在苦不知苦,因不知苦,所以不能出离,常以世界上的乐,因为乐事。

  5. 要注意僧仪,上殿合掌当胸,五指并拢,两掌心贴拢,中间不可离开,此为转十恶为十善之义。二足成八字形,身体正直,眼观鼻.鼻观心,两眼不得张大,不得左顾右盼。此等僧仪很是重要,且为除习气之重要事件。

  6. 闻钟卧不起,护法善神嗔,现世减福慧,死后堕蛇身。

  7. 诸人望我开示,其实佛菩萨及祖师对诸人时时在开示也。每日殿堂课诵各种咒愿,及钟鼓磬锤等,无一非佛菩萨祖师至精至贵之语声。诸人若能耳闻.口诵.心惟.行笃,成佛有余,岂待多说?说若不行,说亦无益。

  8. “吾人须是从平实处见得亲切,从平实处行得亲切,才有少分相应,才不至徒托空言。平实之法,莫如十善。十善者,戒贪.戒嗔.戒痴.戒杀.戒盗.戒淫.戒绮语.戒妄语.戒两舌.戒恶口,如是十善,老僧常谈。可是果能真实践履,却是成佛作祖的础石,亦为世界太平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。”

  9. 凡自性不明的`,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。五欲是财.色.名.食.睡。由此五欲生出喜.怒.哀.乐.爱.恶.欲七情。七情又捆五欲,因此生死不了。

  10. “修行要在动用中修,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,要在四威仪中,以戒定慧三学,除贪嗔痴三毒,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,不许它犯人苗稼。”

  11. 念佛到一心不乱,何尝不是参禅?参禅参到能所双忘,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?禅者,净中之禅,禅与净,本相辅而行,奈何世人偏执,起门户之见,自赞毁他,很像水火不相容。

  12. 善用心者,心田不长无明草,处处常开智慧花。

  13. 明白时生也好。死也好。男也好。女也好。无有生死男女及一切诸相。不明白时则不然。须知世间法相。皆属幻化。如空中华。如水中月。无有真实。惟有一心念佛。为往生资粮。

  14. 因为你我无始以来,被七情六欲所迷,从朝至暮,总是在声色之中过日子,所以沉沦苦海。

  15. 食也有利有害。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。古人一心在道,野菜充饥,必定菜根香。如潭州龙山和尚那样:“一池荷叶衣无数,满地松花食有余;刚被世人知住处,又移茅舍入深居。”

  虚云老和尚经典禅语精选

  1. 人苦不知苦,若真知苦,则应依佛所说法,急求除苦,除苦之法良多,佛说八万四千法门,无一不可以除苦得乐,即如吾人每日两餐所念供养咒,供养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.圆满报身卢舍那佛.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,即是供养自性三身佛。法身.化身.报身三佛,为自性所本具,觉悟过来,当体即是,不假外求。如若不信,即佛在汝边,亦无办法。

  2. 好肚皮就是和弥勒菩萨的布袋一样,大肚能容撑不破,遇缘应机,化生办事,把所见所闻作比较研究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 世尊所说三藏十二部经典,也是为了你我的贪嗔痴三毒。三藏十二部的主要内容就是戒定慧,就是因果。使我戒除贪欲,抱定慈悲喜舍,实行六度万行,打破愚迷邪痴,圆满智慧德相,庄严功德法身。若能依此处世为人,那真是处处总是华藏界了。

  3. 能不起分别心,无心任运,就不生烦恼;心若分别,即成见尘,就有烦恼,就被苦乐境界转了。

  4. 师开示心即是佛,放下即成之理,至圆至妙。并举飞钵禅师神通妙用,不可思议。

  5. “起行宜辨正助,或念佛为正,以余法作助,余法都可回向净土。念佛贵于心口不异,念念不间,念至不念自念,寤寐恒一,如是用功,何愁不到极乐……”

  6. 放下一切,立地成佛,平常心是道,要能直下承当,及善于保养道体等等圆顿道理。

  7. 身心俱不出家 -- 受用妻子,心生耽染。

  8. 凡当参学,要有三样好;第一要有一对好眼睛,第二要有一双好耳朵,第三要有一副好肚皮。

  9. 中下根人,常被境风所转。境风有八:利.衰.毁.誉.称.讥.苦.乐。行人遇着利风,便生贪着;遇着衰风,便生愁懊;遇着毁风,便生嗔恚;遇着誉风,便生欢喜;遇著称风,居之不疑;遇着讥风,因羞成怒;遇着苦风,丧其所守;遇着乐风,流连忘返。如是八风飘鼓,心逐境迁,生死到来,如何抵敌?

  10. 好眼睛就是金刚正眼,凡见一切事物,能分是非,辨邪正,识好歹,别圣凡。

  11. 身心俱出家-- 于诸欲境,心不生顾恋。

  12. 男子见了女子,或可观想自己亦作女子;女子见了男子,或可观想自己亦作男子,以杜妄想。

【虚云老和尚经典禅语精选】相关文章:

虚云禅师经典禅语100句09-14

精选经典人生禅语11-30

精选佛家经典禅语11-29

精选禅语经典句子06-27

佛家禅语经典精选05-18

禅语经典悟道精选11-22

梦参老和尚经典佛语08-09

佛家经典禅语语录精选08-23

佛语经典禅语精选语录08-13

经典佛家的精选禅语11-29